弦歌不辍,薪火相传 | 青马学堂校史学习活动回顾

Body

世纪中大,山高水长。2024年,中山大学即将迎来百年校庆,于此激动人心的时刻,为赓续优良传统,传承中大精神,加强校史教育,中国语言文学系(珠海)青马学堂于6月16号开展线上学习活动。本次活动由何鑫同学主持。 

在此次学习活动中,大家共同观看中山大学校史展览视频辑录。视频辑录总共分为中山手创》、《人民中大》、《勇立潮头》、《奋进一流》四个单元。

 

01 中山手创 

第一单元《中山手创》,讲述了1924年到1949年间中山大学从创校到新中国成立25年间的历史。中山大学创立于轰轰烈烈的革命年代,拥有着深厚的红色传统,尽管在战火中不断迁校、护校,但中大人始终怀抱中山先生“振兴中华”的伟大理想,弘扬爱国主义精神,投身于伟大革命事业,坚定不移的追求进步与解放!

 

02 人民中大

 第二单元《人民中大》,这个单元展现了自1949年到1977年中山大学的历史。新中国成立后,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,中山大学始终立足党和国家需求,立足人民需要,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,在农业、工业、文化事业、公共卫生事业等各个领域作出了中大贡献!

 

03 勇立潮头

第三单元《勇立潮头》则讲述了中山大学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之前这三十多年的历史。改革开放以来,中山大学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,抓住历史机遇,实现了办学空间拓展和学科结构优化,在人才培养,学术研究,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,为国家教育、科技、文化、经济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!

 

04 奋进一流

第四单元《奋进一流》展现了中山大学自党的十八大以来,不断完善提升学校办学理念,努力向世界一流大学进的新时期。在这一时期,中山大学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,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,回应时代发展与人民需要,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,在文化传承与创新、科技发展、学术研究、经济发展、人民生命健康等领域持续发力,不断取得新成就!

 

本次活动通过集体观看学习《中山大学校史视频辑录》,同学们对于中山大学校史,对中大精神,对中大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体悟。下面是部分优秀心得:

 

徐梓炜:

什么是中大,中大意味着什么?这是之前盘旋在我心头的一个疑问。通过青马学堂开展的集体活动,我深入了解了中山大学的校史。如今,我对中山大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。我了解了这所学校无比辉煌的过往,它的百年校史背后是无数的仁人志士的奉献。百年中大,历创辉煌。过往的中大前辈们在中大取得了诸多成就,将自己的青春奉献在中大,奉献在人民,奉献在国家当中,诠释了人民中大的中大精神。我们如今正处于新时代的舞台当中,更应该弘扬中大精神,奉献自己的青春!

 

吴蓝可:

珠江畔,星火传,中山手创,蔚为国光。通过本次有关校史的学习,我深刻感受到了学校百年发展中筚路蓝缕的艰辛与不忘初心的坚守,中大始终朝着建设国内外一流大学的目标而奋进,脚踏实地,久久为功,拥有顶尖学科,师资力量完备,学术氛围浓厚,将“博学、审问、慎思、明辨、笃行”的校训融入教学规划中,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,努力培养新时代人才,担当家国使命。作为中大学子的我们,在这种氛围下也时刻以母校为荣,期待与助力着母校更好的发展。

 

李鑫初:

经过这次集体学习,我阅读了《中山大学校史》,观看了中山大学校史纪录片,收获颇丰。我看到了先辈们在建校、办学方面的种种努力。在那个动乱的年代,老师们为了维持办学,多次迁移校址。即使环境十分恶劣,先辈们也坚定着要办好学校的信念。他们利用有限的资源讲授知识,带领学生们积攒实践经验,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。他们用行动阐释了校训,展现了中大精神。

 

张纪炜:

本次青马学堂集体学习活动观看了《中山大学校史视频辑录》,我收获良多。《中山大学校史视频辑录》分为《中山手创》《人民中大》《勇立潮头》《奋进一流》四个单元,展现了中山大学百年沧桑历程。通过观看视频,我了解到中大自战火中创校,拥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,在新中国建立后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,在改革开放时期抓住时代机遇不断开拓创新,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又加快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。百年来,中大始终和人民、和民族同呼吸,共命运。中大始终立足于人民所需,国家重大战略所需,为国家经济、文化、科技、健康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。百年来,一批又一批的中大人投身于伟大复兴事业,为社会福,为邦家光。这也激发了我的思考,一所百年学府只有始终与国家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才能不断发展,一个中大人,只有投身于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,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与追求,才能真正的践行中山先生的校训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”。

 

吾校矗立,蔚为国光。世纪中大,山高水长!